數據懸殊的背后
水泥工業作為我國建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值約占建材工業的40%,總產量自1985年以來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據歐洲水泥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水泥產量合計達到40億噸,其中中國為24.2億噸,占全球總產量的58.6%,緊隨中國后面的印度占全球產量的7%,而美國僅占全球總產量的1.9%。
據了解,從1978~2007年,30年時間中國累計生產了130.86億噸水泥。而從2008~2014年上半年的6年半時間,中國累計生產了127.73億噸水泥,約等于前30年的總和。
根據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水泥需求量或消費量與該國或該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發展的一般趨勢遵從“S”形曲線規律: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處在經濟起步階段時,水泥需求量呈緩慢上升態勢;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時,水泥需求量呈快速增長態勢。達到水泥需求的高峰期時,通常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大規模建設階段;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進入成熟期后,水泥需求量會逐漸下降并趨近于一個常量。
我國水泥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起步階段,1949~1984年,人均水泥消耗量50~100公斤。高速發展期從1984年開始,需求呈現快速增長,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和水泥增長率都保持在10%左右,預計這一階段將在2015年至2020年之間陸續結束。隨后,水泥發展逐漸進入成熟期,進入成熟期后水泥產量將逐步回落,接近穩定后,年人均水泥消耗量約為500~700公斤,與發達國家目前的情況類似。
中國真正的大規模建設是從1992年開始,到目前20多年時間,目前的人均消費量已高于日本、韓國和臺灣的水平。日本、韓國和臺灣三個地區在達到峰值時的人均累計消費量都在21噸左右。中國目前的人均累計消費量接近15噸,以每年1.5噸的速度累計上去,再過4年,就可以達到21噸的水平。
但考慮到建筑習慣,中國的房屋建筑多為高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且由于丘陵較多,高速公路和鐵路、水利建設時會消耗水泥量也高。
所以,中國的水泥消費見頂時的人均累計消費量可能達到25噸左右。人均水泥消費持續高位一段時間后,進入水泥消費的下降期,最終達到穩定階段的年均消費水平500~700公斤之間。根據預測我國水泥消費量將在2015年左右達到峰值,約為22億噸,2020年之后消費量逐年下降,在2030年進入穩定期約為8億噸。
比爾·蓋茨的思考
在博客上比爾·蓋茨不單單驚訝于這兩個數字的懸殊,而且也展開了思考。他的思考源于讀的一本書,Smil的《現代世界的制成》。
在這本書中,Smil對我們現代生活所需的材料提出了質疑:我們能夠生產足夠的鋼鐵來制造車嗎?我們能夠生產足夠的混凝土來建路嗎?如果這些我們都能夠滿足,那么其背后潛在的危險是什么呢?換句話說,我們能夠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讓成千上百萬的人類脫離貧窮嗎?
Smil爭論到,不論從年產量還是總的儲存量來說,混凝土是最重要的人造材料。毫不夸張地說,混凝土是過去幾十年城區大規模擴張的基礎,這也是1990年后極端貧困率減半的一大重要因素。1950年,世界上的鋼鐵和水泥產量大約相差無幾,到2010年,鋼鐵產量增長了8倍,水泥產量就增長了25倍。我們可以從1987年后上海的歷史性劇變就可以看出。如今的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到處都是鋼鐵、混凝土和玻璃。
因此,出現了本專題開頭中最醒目的數值。
比爾·蓋茨的總結和對水泥行業的思考
一方面感謝科技進步,我們才能夠比以前更高效地生產鋼鐵和水泥。平均來說,今天生產一噸水泥所需的能源只需要1950年生產的1/3,也減少了10%的碳排放。
另一方面,回到相對非物質化。人類對材料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盡管最富裕的國家對材料的需求在不斷減少,但更多其它國家對材料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Smil指出,如果地球上80%的窮人有富裕國家的人的生活條件的1/3水平,世界將會需要更多的材料來滿足下一代人的需求。
如果我們對材料的消費量不會那么短時間內下降,難道就注定現代化的生活會使物質耗盡嗎?Smil拒絕給出預言。但他指出,我們可能需要減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或者是說把資源回收做得更好,Smil同意一些能夠幫助避免未來資源短缺的創新,比如說能夠減少65%的水泥用量的新材料。
比爾·蓋茨同意Smil關于人類具有驚人的能力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稀缺材料、回收稀缺材料、或者尋找可替代物的觀點。讓我們擔憂最多的不是我們是否會用盡材料,而是榨取和利用這些材料對地球的影響。比如,水泥行業目前在所有二氧化碳排放上占比為5%。這就是我認為發展零碳排放的可持續能源是將人類帶離貧窮的最重要事情之一的原因。
水泥行業應該怎么做?
除了比爾·蓋茨提出的依靠科技進步減少碳排放,做好資源回收,發展新材料外,最為迫切的應該是水泥行業的低碳發展。
比爾·蓋茨所統計的水泥行業排放占比是5%,而在中國這個數值更龐大,中國水泥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社會總排放的18%左右,因此水泥工業的低碳發展是當然面臨的緊迫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