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25個省市在霧霾的籠罩下被網友調侃成為“五大收獲”,但這背后可以說是對地方一度追求GDP增長的惡果的暗諷。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部分,有位水泥環保專家在其報告中提到,據測算,我國水泥工業顆粒物排放占工業煙塵排放39%,這樣一個報告中的一句話使水泥行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這場“霧霾風暴”中不幸躺著中槍。
面對輿論對水泥行業不公的評價,令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不解的是,這個數據為什么就沒有人去引用呢?環保部《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說,“水泥行業顆粒物排放占全國顆粒物排放量的20~30%”,顯然,環保專家夸大了數值,同時孔秘書長還引用了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說的話,“我們的標準并不缺,缺的是嚴格執行;現在不缺資金,社會資金有的是,缺的是沒有壓力,缺的是排污企業的責任和良心;我們不缺技術,我們也不缺人力,缺的是沒有嚴格執行”。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環境污染的根本。因此,不能因為一個數據的夸大把環境污染問題全部怪罪于水泥行業本身,對水泥行業在環保上的貢獻卻視而不見。
這些聲音也要聽
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繼去年12月份1#、2#熟料生產線煙氣脫硝工程完成后,該公司4條熟料生產線煙氣將全面實現污染治理;
華新水泥隨州公司先后投資100多萬元,使企業環境大為改觀,各項環保指標符合有關規定,社會效應、經濟效益雙豐收;
河北武安新峰水泥2億投資環保 煙塵排放嚴于國標;
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水泥窯煙氣脫銷技改項目”于近日正式啟動,目前招標工作已經完成。“水泥窯煙氣脫銷技改項目”是萬年青公司繼余熱發電、脫硫石膏應用之后的第三個重大環保項目,也是江西省十二五規劃重點節能環保項目。
……
……
輿論劍指水泥行業對環境污染的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讓很多付出大量成本在環保設施上的大企業感到很冤枉,事實是,很多大企業集團都具備很強的社會責任感,秉承發展與環保并行不悖的經營之道,不僅體現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方面,同時也為消納大量有害廢棄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貢獻力量,成為環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